通知公告
集团公司2012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人选公示
来源:CNBM 发布时间:2012-05-25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68号)要求,经各单位推荐,集团公司专家组评审,拟推荐(按姓氏笔画排序)王玲(女)、王友军、王武祥、王海洲、邓小林、冯中起、李友清、李寿德、肖家祥、茆令文、施存有、贾同春、谢家振、薛继瑞为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王广东、孙运兵、郝晓冬为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现公示如下:
一、专业技术人才情况
王玲,女,汉族,1968年7月出生,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毕业,工学硕士,现任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5.9~1990.7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 获得学士学位; 1990.7~1993.9武汉工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材料学 获得硕士学位; 1993.5~今 任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房建所、水泥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王玲同志是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筑材料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研究”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先后完成包括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对高性能混凝土从原材料到工程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对铁路、公路、建工、核电、机场等行业需要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进行了探索,取得大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发表论文70多篇,专著3本;专利17项,其中8项已经授权;主编和参编了近10项混凝土及外加剂国家(行业)标准。近十年共完成技术转化项目70多项,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设备和评价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在该领域申请6项专利,研究工作得到国际材料与结构试验联合会(RILEM)认可,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中国担任主席单位的第一个RILEM-TDC技术委员会,该同志担任该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她率领团队将自主研发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成功应用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解决混凝土早期开裂控制和长期耐久的难题。为青藏铁路的安全建设和运行进行的碱集料反应安全性系列研究成果被铁道部列入行业标准,为铁道部高速铁路建设研究的无砟轨道结构混凝土新材料成果替代引进的德国技术,减少材料费用30%,研究开发出的新材料(早强型高性能减水剂、早强型矿物掺合料)以及超早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武广高速铁路武汉综合试验段和京沪高速铁路上采用,为铁路建设直接节约材料成本千万元以上,成果获得2010年“神华杯”第二届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奖。该同志研究合成的聚氨基羧酸盐类高效减水剂和新型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为我国外加剂行业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新型高效减水剂品种,并获得建筑材料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玲同志是混凝土材料领域科技专家之一,在解决混凝土早期开裂及耐久性难题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贡献突出,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在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推广中业绩突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王友军,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获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现任石英玻璃院金格兰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6年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专业本科毕业,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参加工作至今,历任总院石英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石英高技术室副主任(期间在武汉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专业在职学习,获硕士学位);总院玻璃所,石英工艺室主任(期间获中国人民大学MBA,结业证书);总院控股的北京金格兰石英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总院石英特玻院院长助理;现任z6com尊龙凯时石英基地(北京金格兰石英玻璃有限公司衢州分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王友军同志先后主持多项科研项目, 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光纤行业用石英玻璃把持棒”; z6com尊龙凯时集团科技研发项目“化合物半导体用异型石英玻璃管”及朝阳区科委高新项目“化合物半导体行业用异型石英玻璃器件”; “国家科技部及北京市科委科创新基金项目“IC产业光掩膜版用石英玻璃基板”;总院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光学石英玻璃片规模化生产线建设”;负责“十二五”国家计划材料领域2013年备选项目的立项工作,牵头编制的“高纯合成石英玻璃成套技术研发”项目已成功入库并列入指南。
在“光纤行业用石英玻璃把持棒”项目中首次提出并攻克解决了异型棒熔拉、高效退火、硬脆材料的精密加工、火焰抛光等多项关键技术,基于该项目作为第一专利人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授理的发明专利2项。 在“化合物半导体用异型石英玻璃管及器件”项目中,攻克了高精度异型石英玻璃器件成型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两项创新,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一项,发明专利一项。
作为院石英玻璃产业化基地——“金格兰石英玻璃公司”的总经理,从公司成立之初的单一客户发展到目前十几个大客户和上百个小客户组成的涉及到光纤、半导体、信息、光电子、光学等众多行业的客户群体结构,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每年至少研发5个新产品,目前可以规模化生产各类石英玻璃制品,年产量逾百吨,在光纤配套材料和IC产业用高性能石英玻璃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品牌。
王友军同志近几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论著6篇,编写立项报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近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王武祥,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92年5月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究生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及其耐久性、特种工程与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研究室主任。并兼任中国建筑砌块协会副理事长、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兼职教授等多项职务。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参加工作以来,王武祥同志已发表论文1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和词典10部。其中《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应邀在循环经济与z6com尊龙凯时产业发展论坛作技术交流(2005.1,海南博鳌),该文章先后被《z6com尊龙凯时报》、《建材工业信息》、《建材发展导向》、《z6com尊龙凯时》等转载。《超细水泥基修补材料浆体的性能研究》被评为中国硅酸盐学会第四届优秀论文。负责编著《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中第三章“建筑砌块”,篇幅超过10万字。为主承担了科技部农村司和建设部科技司组织的我国“十二五”乡村建筑材料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工作。
王武祥同志累计完成4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其中主持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混凝土裂缝的检测、诊断和修补技术的研究》、国家863计划课题《交通路网用水泥基复合吸声材料的研究》、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乡村建筑用经济型砌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和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 《固体建筑废弃材料再生混凝土资源化综合利用》等。主编国家(行业)标准项目8项。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目前正在主持 “十二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建筑用多功能墙体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研究工作。
王武祥同志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17项,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奖1项,省部级奖5项,集团奖3项。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此外还于2003年获得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2005年和2009年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科技创新奖。2010年被评为z6com尊龙凯时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
王武祥同志研究工作注重市场需求和成果转化,为国内数十项重大工程和近百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主持完成的国家“十五”攻关成果《墙体屋面复合保温材料及其生产技术研究》获得省部级奖2项,成果已在10个省市区推广22家,新产品在13个省市区的数百个建筑工程(小区)的700多万平方米建筑工程中使用;主持完成的国家863计划成果《交通路网用水泥基复合吸声材料的研究》获发明专利1项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项。利用该成果建成年产10万平方米的示范生产线1条,产品已在数十个市政、铁路和公路吸声降噪工程中应用;针对高速铁路建设需要,研制成功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及制品生产技术,产品已在沪宁、哈大、沪杭、京沪等客运(高铁)专线上应用。
王海洲,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清华大学毕业。现任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77年参加工作,曾在清华大学任助教;1980年调入国家建材局技术情报研究所从事科技情报、企业管理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研发;1993年进入中建材进出口公司工作,主要从事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工作。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王海洲同志毕业于清华大学,从事专业技术工作35年,具有在清华大学、科研单位、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工作的深厚背景和经历,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部委、大型企业不同级次的项目20多项,获得***、部级、行业、企业级科技进步、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18项,编著专著2本,撰写有份量的论文、规划10份以上,撰写项目分析报告、技术报告、技术方案上百份。他始终坚守着一个技术专家的操守和洞察力,与时俱进,把握世界技术发展趋势,他制定的技术方案总是具有前瞻性、创造性、实用性,在科研和项目开发中善于以低成本和高性价比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目前正在设计开发公司云计算系统和物联网系统,这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在公司艰难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外界的优越条件和高薪,王海洲同志不动摇不放弃,坚守在中建材信息化事业的第一线,带领技术团队与公司业务、管理团队合作,自主开发,扎实推进,建成了全面覆盖公司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公司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有效解决了国际贸易业务链长,流程复杂,市场波动大,风险高,客户流失率高等难题,为公司从2亿元到780亿元的飞跃和做大做强、风险防范、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促进。国资委主管部门领导考察公司信息化工作时评价为“低成本、实用、自主、可控、可持续,值得提倡和推广”,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评价信息化技术中心“有历史、有经验、有实力,是一个正在雄起的部门”。由于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业绩卓著,进出口公司被评为全国信息化500强企业、建材行业信息化标杆企业、z6com尊龙凯时集团信息化示范企业,信息化技术中心被升格为z6com尊龙凯时集团信息化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资金的投入、公司团队的共同奋斗,但王海洲同志作为CIO,在践行党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融入工业化的实践中,十几年如一日奋斗在信息化工作一线,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信息化主管。他还为公司造就和培养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团队,其中博士、硕士占50%以上,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60%。2011年,他所领导的信息化技术中心、党支部,分别被评为集团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王海洲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员工。目前,他还兼任z6com尊龙凯时集团信息化技术中心的主任。
邓小林,男,汉族,1957年4月出生,吉林工业大学毕业,学士学位。现任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中亚建材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76.7~1977.4四川省小金县雪山公社红星大队知青;1977.5~1978.1四川省小金县林业局805场503工段伐木工;1978.2~1982.1吉林工业大学本科学习;1982.2~今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院中亚建材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三十年来,邓小林同志参与、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地方和行业等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取得***重大科研成果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研究成果7次荣获***和省部级奖,个人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材行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中国硅酸盐学会科学技术奖”、“z6com尊龙凯时集团劳动模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研制的HRM立式磨获建材机械行业名牌、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产等称号。
1988年主持了“HRM型原料立式磨”部级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经蒙城等水泥厂应用,取得烘干粉磨一体、节电25%的生产效果,1996年荣获建材行业“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高性能水泥绿色制造工艺和设备” 项目第3项“大型生料立式磨粉磨技术的研究及装备开发”。 研制出HRM4800生料立式磨,为全国之最,设备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打破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大型装备国产化的瓶颈,成为08年z6com尊龙凯时行业最热门的十大技术之首, 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参与了与武汉科技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含钒页岩高效提取在线循环资源化新技术及工业应用》项目,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第二负责人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关键装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研制出大型生料立式磨和大型辊压机水泥粉磨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各地,并出口国外。该设备替代了进口设备,促进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发展,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指导了国家科技部科研院所基金项目“绿色建材产品-矿渣微粉立式磨终粉磨技术及装备的研究”项目,研制出HRM2800S矿渣立式磨及粉磨系统,比球磨系统节电30%以上,设备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替代进口设备。获2011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指导了“高细煤粉立式磨粉磨技术的研究及装备开发”项目,解决了立式磨不能平稳磨制无烟煤和劣质煤,使产品细度R0.08<3%煤粉问题,为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使用无烟煤和劣质煤烧成提供了新新装备。获2011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中,邓小林对HRM型立式磨从生产工艺、设计手段、设备结构、加工方法等方面持续地不断创新,形成深受用户信赖的高效低耗、节能减排装备。
邓小林同志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多篇获优秀论文奖和入选国际会议。
冯中起,男,汉族,1959年2月出生,毕业于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工学学士,现任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5.7~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陶瓷所、耐火材料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院陶瓷耐火所办公室主任;院北京中科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院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该同志具有坚实的耐火材料理论基础,掌握耐火材料应用技术的国内外技术动态及发展趋势,具有组织和领导大型科研开发项目的能力,在本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成立瑞泰科技以后,他就专注于熔铸耐火材料的生产技术优化、质量提高、新品种开发等科研工作,为建材耐火材料技术尤其是熔铸耐火材料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其近几年主要业绩如下:
1、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863”重点项目《玻璃窑用高性能耐火材料技术》(项目编号2009AA032502)的研发工作,取得的技术成果已经开始成果转化,该成果被列入节能减排领域“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2、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高技术熔铸氧化铝耐火材料的质量提高与产业化的技术研究》、《电熔α-β氧化铝砖外观颜色的控制》、《熔铸AL2O3耐火材料的保温退火生产工艺及装置《制备熔铸氧化铝耐火材料用镁质型砂》等项目,成果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项目成果突破了前人减少开裂必须减缓降温速率的误区,从改善晶相结构入手,解决了该产品的开裂问题,真正实现了产业化,成果使用后产品质量稳定,成品率从50%提高到83%以上,能耗降低40%以上,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熔铸锆刚玉耐火材料节能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研究》和《熔铸耐火材料生产线专用高效除尘系统研究与应用》,两项成果用于生产线显著降低熔铸耐火材料的电耗,实现了粉尘回收和再利用,明显改善了工作环境和粉尘排放,生产成本明显降低;
4、作为总指挥主持了都江堰子公司2条、湘潭分公司6条熔铸耐火材料生产线的工程建设,负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初步设计、工艺设计与布置、施工进度及质量监督试生产方案制定等工作。在工程设计中大胆优化熔铸锆刚玉耐火材料节能生产工艺技术,采用新成果、新装备,新线投产后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大大提高了瑞泰科技市场竞争力。
冯中起同志在熔铸耐火材料方向潜心研究,取得的熔铸耐火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技术革新奖2等奖一项,集团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技术革新奖等4项,获得湘潭市技术进步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国内外各级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对瑞泰科技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熔铸耐火材料基地、我国熔铸耐火材料的产业技术升级、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友清,男,汉族,1958年3月出生,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工学学士。现任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2年于华东理工大学复合材料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工作至今。期间,被派往日本大里工业株式会社,研修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现任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副院长、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李友清同志现任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副院长、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总经理,近年来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在水工业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膜法分离装置用玻璃钢压力容器。李友清同志是水工业著名专家,现任国际脱盐协会理事、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海水淡化与再利用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分离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作为学术带头人及项目第一负责人,李友清同志完成国家863项目引导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项,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哈尔滨市科研攻关计划项目3项,省市产业化项目3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黑龙江省重点新产品项目1项,完成专利设计并授权12项。
在长年的科研工作中,李友清作为学术带头人带领团队,完成了膜法分离装置用玻璃钢压力容器科研团队的建设,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及工艺难题,完成了全系列上千种规格的膜法分离装置用玻璃钢压力容器技术研发工作。
李友清同志成功地将研发的膜法分离装置用玻璃钢压力容器推向了商业,国内工程中应用的技术产品曾完全依赖于进口。1999年末李友清同志发起组建了哈尔滨乐普实业发展中心(简称:乐普),并担任乐普总经理。以打造国际领先的膜法分离装置用玻璃钢压力容器供应商与方案提供商为宗旨,乐普完成了GB/T19001-2008、GB/T24001-2004、GB/T28001-2001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了ASME、CE、NSF、WRAS、ACS、CRN等多项国际认证,建立的玻璃钢压力容器原材料及产品的检测实验室通过CNAS认证。拥有的 “ROPV”、“乐普” 商标在全球56个国家或地区注册,为黑龙江省著名商标,与美国GE、美国KOCH、美国SIEMENS、荷兰Norit、新加坡Hyflux等国际集团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完成了迪拜棕榈岛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新加坡樟宜水处理工程、新加坡大士二期海水淡化工程等国际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工程配套,已跻身国际一流品牌行业。
李寿德,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同济大学建筑工程材料与制品专业本科毕业,工学学士,现任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2年参加工作,即在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任助理工程师;墙体屋面材料质检中心工程师、常务副主任;《砖瓦》杂志社高级工程师、主编;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兼科研开发中心主任。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李寿德同志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大中型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的设计与工程管理项目,在新型墙体材料领域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近五年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6项,为我国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新型墙体材料行业建材行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1.“十一五”期间,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和重点课题“节能型复合墙体与结构材料的研究开发”的研究,参加完成了“863”项目“铁矿尾矿再生节能保温墙体板材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主持编制了住建部行业标准《烧结装饰多孔砖夹心复合墙体建筑技术规程》,同时主持完成了有关省市地方与企业委托的多项科研开发项目,为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完成了一系列的研究开发,取得了多项技术成果,如:铝厂赤泥制造烧结墙体材料的研究、铅锌尾矿制造烧结空心砖的试验研究、选铁尾矿制造烧结装饰砖的研究、铝土尾矿制造烧结保温砌块的试验研究、水库淤泥制造烧结装饰砖的研究、钢厂氯化残渣制造烧结装饰砖的研究、城市污泥生产陶粒的试验研究及产业化、陶粒生产节能技术研究、长江淤砂制造蒸压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等。为我国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新型墙体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开发利用。
3、在人造轻骨料(陶粒)生产技术方面,主持开发了轻骨料(陶粒)的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用于全国十几条生产线的工程设计与建设之中,为我国陶粒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中开发的全国首条***单线年产量10万立方米的宜昌朗天新型建材公司陶粒生产线的成功,使我国的陶粒生产工艺技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一跃提高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大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阿尔及利亚客商来华考察时对该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将此技术引进阿尔及利亚。目前阿尔及利亚年产20万立方米页岩陶粒生产线(EP项目)正在建设中。
该同志经常超负荷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为我院经济业务的发展和确立行业内领军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
肖家祥,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任z6com尊龙凯时股份公司副总裁、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2参加工作,历任贵州水城水泥厂工程师、车间主任;湖北华新水泥集团公司石灰石矿矿长;华新水泥(集团)股份公司董事;湖北大冶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湖北大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天瑞集团公司总裁、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8年至今,任z6com尊龙凯时股份公司副总裁、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肖家祥同志先后担任贵州水城水泥厂、湖北华新水泥集团公司、华新水泥(集团)股份公司、天瑞集团水泥有限公司专业技术和领导职务。现任z6com尊龙凯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裁、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从业30年来,肖家祥同志致力于推动我国水泥行业技术进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贵州水城水泥厂、华新水泥和天瑞集团工作期间,肖家祥结合工作实际,在业务上潜心钻研,先后在《爆破》、《水泥技术》等全国性科技期刊上发表《深孔—硐室组合微差爆破法的设计及应用》、《小抵抗线响室微差爆破的设计及效果分析》、《石灰石矿爆破工作的改进》和《电容式起爆器起爆串并串复式电爆网路的准爆条件分析》等多篇专业论文,多篇论文获省部级、地市级科技成果奖。肖家祥也迅速成长成为水泥行业一名优秀的技术专家。在技术管理和创新上,肖家祥坚定不移地组织推进新技术开发应用,亲自主持各类重大项目40余项,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先后被评为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章获得者、黄石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09年,肖家祥任z6com尊龙凯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任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总裁,全面主持南方水泥的生产经营工作。虽然工作异常繁忙,但他一如既往地重视并亲自参与技术工作。在他的大力推动下,成立了南方水泥技术委员会,他亲自担任主任委员。三年来,南方水泥以节能降耗和安全环保为重点,投资20多亿元完成600多项技改项目。主机设备平均可靠性系数达到97.0%,吨熟料标煤耗和水泥综合电耗分别下降了3.1千克/吨和8.2度/吨。同时,为全公司所有78条熟料生产线配套了余热发电设备,总装机容量达到490兆瓦,余热发电量增加9.9亿千瓦时。仅2011年,南方水泥就减排二氧化碳200多万吨,节约成本5亿元,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参与的《水泥窑尾电收尘器改为袋收尘器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中国硅酸盐学会评为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肖家祥认为:要推动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绿色环保等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他领导南方水泥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广”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院企合作,分别在富阳南方、山亚南方、桐庐南方、常山南方、江山南方等15家企业推进污泥处理、垃圾处理和脱硝试点项目,并将在年内建成投运。下一步,他计划在全公司推广这些项目。
肖家祥公开发表论文约30篇,荣获各类表彰约50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多次报道其个人业绩。他参与创造的《水泥企业区域性大规模重组整合》课题荣获第十七届***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并于2011年7月入选哈佛商学院管理案例。
茆令文,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武汉建材学院本科毕业,工学学士。现任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2.7~今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6.06~今 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 历任研究所所长助理、副所长、自动化所副所长、所长、技术质保部部长、副院长、常务副院长。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茆令文同志从事设计、科研、技术管理工作近30年,在建材行业自动化和环境保护领域具有较高造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工程设计奖、优秀工程咨询奖等奖项64项,持有技术专利20项(含发明专利3项)。发表专业论文14篇。是安徽省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z6com尊龙凯时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蚌埠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蚌埠市劳动模范。先后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安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z6com尊龙凯时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玻陶定额站站长、蚌埠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徽科技学院特聘教授。
作为行业自动化和环保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他倡导以节能减排促行业发展,着力解决玻璃行业的“三废”处理和环保问题,大胆创新,努力攻克技术难题。他作为主要开发人开发的“成套烟气脱硫除尘技术”,解决了行业高温含油含尘烟气、粘性较大、长期超标的难题,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玻璃工业环保领域的空白。他对清洁生产提出量化指标体系,主持承担多个玻璃工厂的大气、废水、固废治理工作,收效显著。近年来,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实施,为行业降低SO2排放达万余吨、粉尘排放约10万吨,节能达几十万吨标煤。
作为分管技术管理工作的企业领导,他组织完成了几十项科研开发项目管理工作,并亲自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其主持转化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如光伏超白玻璃生产线、超纯超细硅酸锆、新型阻燃剂、电熔氧化锆、球形石英粉、大型浮法退火窑、新型吊挂式拉边器等项目或产品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参加开发的“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成果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大型浮法退火窑、电熔氧化锆、新型浮法冷端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球形石英粉填补了国内空白。他主持制定、修订了“玻璃熔窑砌筑规范(行业标准)”和“集装器具国家标准”,为行业和国家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他组织技术咨询部门积极开展行业项目咨询工作,完成数十项产业规划和环评报告书,有29个项目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其中海南硅产业规划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他积极推动我院研发平台建设工作,他组织申报并获审批的有安徽省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节能减排工程中心及玻璃新材料国际合作基地等多个创新研发平台,增强了我院软实力和影响力。
施存有,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武汉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工学硕士。现任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4年8月-1986年8月,国家建材局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助理工程师,从事水泥工程设计及咨询工作;1986年9月-1989年1月,武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习;1989年2月至今,中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技术开发公司副经理、市场开发部副主任、玻璃工程所副所长、建材分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综合管理部主任、院副总工程师等职务,现在担任副院长一职。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过50多个项目的工程设计、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科研开发及工程总承包工作,专业领域涉及玻璃、陶瓷、水泥、保温材料、石膏建材、矿棉及其他新型建材、固废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等,不仅为单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为石膏建材技术及装备方面的专家和技术带头人,从1989年石膏煅烧设备的科技攻关开始,在杭州院先后主持或参加了炒锅、沸腾炉、回转窑、气流烘干及煅烧等建筑石膏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的科研开发设计咨询工作;主持或参加了我国国产化纸面石膏板生产线第二代(规模400~800万m2/a)、第三代(规模2000万m2/a)、第四代(规模3000万m2/a)的生产技术及装备的研发、设计、投产等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确立了杭州院在石膏建材领域的引领地位,带领技术团队开拓进取,在国内外市场中取得了优秀业绩,承接了大量的工程设计、技术服务及咨询、工程总承包业务,仅2011年就承接了1.5亿元的工程设计和装备成套业务,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伴随着相关技术及装备的应用,我国的纸面石膏板产能从年产几千万平方米,发展到了年产超过二十多亿平方米,使我国的石膏建材产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主持以火电厂的脱硫石膏为原料的3000万m2/a纸面石膏板生产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成果,随着这些成果在行业中的推广应用,不仅加速了我国纸面石膏板及石膏建材的发展步伐,而且也改变了我国石膏建材的工业布局。初步估计,2011年我国的纸面石膏板产能接近23亿平方米,其中以脱硫石膏为原料的产能超过70%,每年消纳火电厂脱硫石膏约1500万吨,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另外,我国石膏建材的制造基地也从原来石膏矿山周边逐步引向大城市附近的火电厂周围,产品更加接近市场和用户,减少了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节省了大量社会运输成本,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遵循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产业政策,积极开展电石渣、钢渣、矿渣、磷石膏等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贡献。在相关领域的工作业绩获得了国家的奖励,如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等。
平时注重知识更新及知识结构的自我调整,认真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工作,同时将工作心得写成论文供同行参考,在工作中注重技术队伍培养,为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贾同春,男,汉族,1960年2月出生,天津财经学院在职研究生。现任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1参加工作,历任山东新汶水泥厂技术员、技术科长;泰安市建材局技术科长、副局长兼泰山玻纤公司总经理;山东泰和泰山纸面石膏板总厂(集团)厂长;2002.7~今,任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1.从提高产量、质量、扩大规模、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等多方面入手,瞄准大型化、集中化、系统化发展方向,对原有的石膏板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改造,原设计能力每年400 万㎡的生产线实际产量均已达到2000 万㎡。自主攻关,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0 万㎡、3000 万㎡、5000 万㎡的大型自动化生产线,建设规模、装备水平、自动化程度、产品质量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泰山石膏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单机生产能力由此大幅度提升,带来能耗、电耗大幅度下降,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2.主持开发了“应用100%工业废渣磷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制造石膏板新工艺”,开国内行业先河。该项成果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项目”;被山东省省经贸委、科技厅评为“山东省优秀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成果”;山东省政府办公厅颁布的《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重大科技推广技术指南》中将它列为推广应用技术。现已与全国十多个大电厂、化工厂下,带动了国内石膏深加工企业和水泥企业纷纷以工业副产石膏代替天然石膏作为原料,节约了石膏矿产资源,减少了开采、运输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污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都相当显著。
3.成功开发了燃煤热风直接烘干工艺,热能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该技术在世界同行业属首创。中国建筑材料协会科技部组织专家对这一成果进行鉴定认为,“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线热风炉干燥技术的研发,是我国纸面石膏板行业的一次重要革命,是国外先进技术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结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依靠这一技术,贾同春带领公司大搞节能减排,使纸面石膏板的单位能耗远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和行业标准值,被山东省列为节能突出贡献企业,被国家工信部部、科技部列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试点企业。
4.还主持开发了动态发泡站、自动封边、板式成型、废纸造纸、废水循环利用、热风干燥和建筑石膏粉快速煅烧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使泰山石膏在纸面石膏板生产和石膏制粉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体系。这些技术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推动了中国纸面石膏板行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依靠这些先进的技术,贾同春领导的泰山石膏实施 “走出去”战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快速发展,纸面石膏板单线产能由400万㎡/年发展到5000万㎡/年,总产能由1998年底的3000万㎡增长到了今年的8亿㎡,增长了26倍;产销量由2100万㎡增长到7.5亿㎡,增长了近26倍;销售收入由1.47亿元增长到38亿元,增长了25倍;利税由1350万元增长到了7亿元,增长了50多倍。
谢家振,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清华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现任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湖南南方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任总裁。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5.07~2001.10湖南东江水泥厂副厂长;2001.11~2008.08 郴州东江金磊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2008.08至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任执行副总裁、湖南南方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任总裁。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谢家振同志长期担任过湖南郴州东江金磊水泥有限公司等水泥企业不同岗位的领导职务,有着扎实的生产技术、投资、财务、管控等多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工作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各类表彰近20次,湖南电视台、湖南日报、郴州日报等省内多家主流媒体曾多次报道其个谢家振同志长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战略眼光,善于抓住机遇,对企业发展目标始终有清醒的认识和执着的追求,既对水泥生产工艺有透彻的了解,也对企业管理有独到的见解,多次在***水泥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主持或参与了企业内部大量技术改造或技术革新,成效显著。
2000年10月,谢家振担任原湖南金磊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磊水泥)党委书记、董事长后,大力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制订实施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战略,企业迅速迈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2004年3月,概算总投资1.8亿元的一期工程年产1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式开工,期间在国家开始新一轮宏观调控、项目贷款计划被取消的困难情况下,以5000万元自有资金撬动整个项目。2004年12月8日,工程顺利竣工,正式施工期不到9个月,决算投资1.6亿元,刷新了同类工程建设的全国纪录,填补了湘南地区新型干法窑的空白。与原有工艺相比,该生产线煤耗下降50%,质量提高1-2个标号,全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人均年水泥产量达到1万余吨,生产率提高10倍以上。2005年3月该公司主动拆除了原有三条湿法窑生产线,在原址建设干法水泥二期生产线项目,11月11日点火试产,再次刷新全国纪录。他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将生产经营行为与环保紧紧挂钩。据不完全统计,仅2003年来金磊水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共投入环保治理资金4000余万元,实施环保改造40余项,全部扬尘点均安装收尘设施,新干法线一、二期工程的环保投入占到总投资的25%以上,相继被评为全国优秀建材工业企业、郴州市十大标志性工业企业和十佳非公有制企业。
2008年8月,谢家振担任南方水泥执行副总裁、湖南南方总裁,全面主持湖南南方工作,凭借敬业的精神、精湛的技术、丰厚的经验和细致的工作方法,积极推进联合重组、管理整合,狠抓五集中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成长为湖南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区域水泥发展的引导者。在他的主持下,湖南南方已累计完成投资近100亿元,迅速联合重组了韶峰、坪塘、兆山等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水泥企业;以长株潭等核心城市为重点,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年内将形成商品混凝土产能一亿万立方米的规模。积极发挥技术优势,实施“三化(绿化、净化、美化)”,推进循环经济建设和清洁生产,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水泥,湖南南方成员企业均成为花园式工厂。自2001年起,组织相继完成利用粉煤灰作为水泥混合材和生料原料配料等多项工艺改造项目,目前金磊水泥生产原料除石灰石为一次性资源外均为工业废渣,水泥中废渣掺加量超过30%,每年消耗各种工业废渣50万吨,被作为湖南工业企业代表参加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型展览。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南方每年利用工业废渣500多万吨。坚持绩效导向,实施“外部对标、内部优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赶超先进水平。坚持技术立企,湖南南方近三年投资近10亿元实施技术改造,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了生产技术指标,效益显著提高。截止2011年底,湖南南方已建成18套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120 MW;2011年发电量5.1亿kWh,吨熟料发电量达到30kWh,折算标准煤可节约6.2万吨,吨水泥能耗可下降30%左右。通过优化配套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设计,工程造价下降10%以上,节约投资2亿元以上。他的执着、专业及湖南南方的精细化管理等经验被z6com尊龙凯时称为“谢家振现象”。
薛继瑞,男,汉族,1958年3月出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耐火材料专业本科毕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882年2月-1982年12月,原国家建材局人工晶体研究所技术员,从事金刚石工具研制及生产;1983年1月-1988年7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从事水泥窑用耐火材料研制和科技管理工作;1988年8月-2012年4月,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无机材料科技实业集团公司),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部门副经理、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等职,主要从事建材行业军工配套新材料项目管理、公司研究开发项目管理、战略规划和投资项目管理等。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薛继瑞同志曾主持完成《建材军工新材料“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建材工业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部分)等的编写工作,被国防科工委和国家建材局采纳和认可。
在“九五”和“十五”计划初期,先后组织完成了由建材行业承担的38项“九五”国家重点军品配套科技攻关项目的组织协调、中期评估和鉴定验收等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完成了19项国家“高新工程”研制保障条件和军工配套专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及专家论证及部分组织实施工作;组织有关单位完成15项“十五”国防军工重点科研项目、61项年度军工配套项目的立项、可研报告编写和专家论证等。
在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发展中,先后主持完成公司“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编制;主持完成一万片风力发电叶片、万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战略规划的编制等。
先后组织完成连云港风力发电叶片1-3期、沈阳、包头、酒泉、哈密叶片项目的项目立项、可研、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和部分组织实施工作;组织完成常州中新天马薄毡二线恢复建设项目实施;丽宝第帝彩新材料公司年产380万平米同质透心压延卷材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完成威海中复西港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应用-复合材料艇体项目及年产500套风力发电机机舱罩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实施;组织完成中复连众碳芯电缆项目听证及可研报告的编制等,为中国复材风力发电叶片、碳纤维、新型塑胶地板、复合材料船艇等核心业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高技能人才情况
王广东,男,汉族,1974年6月出生,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本科毕业,工学学士。现担任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级技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96年参加工作,分配到山东安厦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化验室从事机械化立窑配料和生产工艺管理工作,后担任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1996年8月,本人被分配到山东安厦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化验室从事机械化立窑配料和生产工艺管理工作。1998年3月原料中使用萤石和石膏,采用氟硫比配料,熟料的热耗由原来1000卡/吨降低到860卡/吨,年可节约标煤2万吨,每年可为公司节约800万元,更重要的是有效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1999年1月改造了第三、第四生产线立窑上部喇叭口,同时指导工人采用浅暗火操作,每年可增产熟料产量2万吨,为公司创效益近100万元,同时杜绝了喷窑等恶性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人生命和财产安全。
2000年前后,在市长工程“引进德国高效选粉机技术”项目工程中,负责其生产技术的消化吸收,翻译了设备生产技术资料,并成功完成引进消化吸收任务,赢得了外方的肯定,节省了多人出国培训的外汇支出5万美金。
2002年上半年,在公司“两磨三窑”技改工程中,带领工程和工艺技术人员对两台生料磨隔仓板和研磨体平均球径进行重新调整,台时由设计21吨提到42吨/小时,生料粉满足了三台立窑的使用,技改取得成功,年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100万元。
2003年2月,安厦集团启动投资2.2亿元建设的国家 “双高一优”重点项目――山东安厦集团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技改工程(一期工程),本人被抽调到现场指挥部,负责生产工艺专业工作,在该项目的生产工艺专业协调设计,设备招标,技术把关,监管安装,调试运行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配合其他各子项工程,使一期工程72小时顺利达产达标,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2006年-2011年,根据预热器结皮和熟料的结粒,总结出枣庄中联公司熟料中的液相量控制***值,找出了窑炉用风匹配***选择点、在薄料快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窑前煅烧三种措施、提出了三通道窑头燃烧器调节的一般原则、根据虎头山石灰石矿山形成的地质年代晶体易磨难烧的结构特点,降低生料磨机的平均球径,增加窑头煤用煤比例等措施,到2011年低,回转窑产产能利用率达到138%。2008年12月组织实施了新型干法生产线耐火材料的配置技改,改造了三次风管耐火砖和浇注料施工及砌筑方式,修改了窑内耐火砖的配型,窑内砌砖由两种主砖改为一种主砖,更改了窑口护铁上的锚固钉排列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延长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回转窑年运转率提高了2%,为公司创出显著的经济效益。
孙运兵,男,汉族,1971年12月出生,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业余大专毕业。现担任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制品车间生产经理。技师。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93年参加工作,先后在云台区供销社、连云船舶机械工程公司工作;1998进入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辅件车间担任操作工、工艺员;2002年至今担任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制品车间生产经理。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1998年10月到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现任制品车间生产经理,2007年取得玻璃钢手糊工二级技师。长期工作在生产岗位第一线,在玻璃钢制品手糊工艺方面技术精湛,贡献突出,解决了困扰生产的许多难题。在企业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上有重大贡献,参与的项目获得过省部级技术革新奖,和连云港市科学技术进步奖,是两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2006年获全国建材行业岗位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称号。
业绩贡献主要有:
1.解决油田用三相分离器难题。
在公司生产DN3000直径0.6Mpa的油田用三相分离器时,面临着产品直径变大,压力变大,内部结构也完全不一样的技术难题,在钢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组织技术攻关,设计出了既符合手糊工艺要求,又不影响产品使用效果的三相分离器,为企业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技术操作难题。
2.攻克喷淋管、氧化空气管、滤网等烟气脱硫产品制作难题。
以前电厂脱硫项目的工艺是采用管道缠绕变径操作技术,效率低、工艺性差。本人研究出采取变径带三通直接缠绕的方法生产,摸索出一条环保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流程。该工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本人参与的项目《烟气脱硫用玻璃钢产品的开发》获2006年中材科技杯首届全国建材行业基数革新奖二等奖,《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玻璃钢)烟气脱硫用喷淋管》获连云港市2008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从2005年开始至今,制品车间共完成喷淋管一亿多元,利润数千万。
在喷淋管的模具制作上,提出利用现有模具,采取套装形式,即分段做好内衬,然后根据图纸布置,形成整体,使产品生产不再受模具限制,仅2005年度,就节约模具费用20多万元。以后,只要不是特殊规格,就不再生产新的模具,根据几年来工程估计,节省模具费用有40万元。
近年来,制品车间先后为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玻璃钢管件数万件,数千万元销售额,产品质量赢得了外商的好评,本人在玻璃钢制品工艺改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郝晓冬,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北京市第二棉纺织学校中专毕业。现担任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负责人。
主要专业工作经历:
1985年参加工作,在北京棉纺织三厂任工段长;1986年在北新建材石膏板厂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生产副厂长、厂长;2006年至今任北新建材石膏板事业部生产管理部负责人。
主要突出贡献事迹:
1、主持耐潮耐火纸面石膏板研发项目获“中材科技杯”技术革新奖三等奖。
2、主持石膏板生产中减水剂的推广应用,节约能源,获北新建材2008年技术创新二等奖。
3、主持开发出耐水和耐火的25mm厚的电梯井道板,充实龙牌石膏板产品的品种和功能,荣获北新建材2008年技术创新三等奖,并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200930127914.4。
4、参与纸面石膏板受潮变形的研究,有效解决了9.5mm产品在潮湿环境下变形严重的问题,使受潮挠度从12mm降为5mm。获2008年度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获2008年北京建材行业协会、北京硅酸盐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获z6com尊龙凯时2008年科技进步优秀奖,申请发明专利:200810240269.1 。获北新建材2008年技术创新一等奖。
5、主持石膏板北京厂检修项目中,主持热风炉、交换器保温、制板车间交换器清洗方案的确定。
6、主持工程硬边纸面石膏板的研发,完善了产品品种,申请专利:200920109808.8。
7、主持15mm厚高级耐压耐火石膏板的研发项目,使产品满足电梯井道高速风压和耐火需求,获2009年北新建材技术创新一等奖。申请外观专利200930127914.4。
8、主持开发的绿色宜家石膏板吸收甲醛、净化空气,获2009年北新建材技术创新二等奖。
9、参与脱硫石膏制备大型纸面石膏板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获2009年z6com尊龙凯时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建材行业联合会.北京硅酸盐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2009年北新建材技术创新特等奖。
10、参与编写纸面石膏板国标GB/T9775-2008、嵌缝石膏和粘结纸带行业标准。
11、参与脱硫嵌缝石膏开发和应用研究,获2010年北新建材技术创新二等奖。
12、主持石膏板新产品的研发项目,获2011年度“中国联合装备杯”集团技术革新一等奖。
13、主持石膏板生产原材料开发与生产工艺改进项目,实现脱硫石膏完全替代天然石膏,获2010年北新建材技术创新一等奖,获2011年度“中国联合装备杯”集团技术革新二等奖
14、主持“石膏板特性产品的研发”获“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技术开发类二等奖。
15、组织完成了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10条石膏板生产线的试生产工作。
16、“以管理标准制度化为纲领、以投入产出率为突破口的生产管理改进”获北新建材2011年度管理创新二等奖。
公示时间为2012年5月25日至2012年5月30日,如有意见或疑异请向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或纪检监察室反映。
联系人:王于猛 宋江涛
电 话:010-88420733,010-68428351
E-mail: wym@jiadunzn.com ,sjt@jiadunzn.com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号
邮 编:100048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